律所新闻

余昉律师受邀出席第七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

2024-09-23

自1994年始,“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历经三十年的耕耘,该研讨会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界尤其是民商法学界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家、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2024年9月21日至22日,第七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实施,学界和实务界研究重心已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如何在《民法典》体系内形成符合现行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需求的中国民法解释论,如何以《民法典》型塑共同法,实现各个国家和地区法治建设经验的互促互进,《民法典》成为统合既往经验并面向未来法治建设的关键。


本次会议主题是:面向未来共同法的民法典。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中意法与罗马法所、中国政法大学中意“法典化和法学人才培养”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罗马法与意大利法研究中心、北京市债法学研究会、北京比较法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与罗马第二大学共同主办,本所高级合伙人余昉律师应邀出席。


余昉律师


作为大会唯一的司法实务界代表,余昉律师就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相关话题发表了意见。他指出:在过去数十年里,我国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一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角色改变,使我们从“吸引外资”向“企业出海”过渡,涉外法律服务的对象从“在中国的外国人”变为“在外国的中国人”;二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的贸易伙伴不断拓展,涉外法域从普通法国家更多地延伸至大陆法国家;三是由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调查频发,中国律师从主要处理“投资交易”转变为更多地涉足“争议解决”;四是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中国律师正逐步从“辅助角色”变为“核心力量”。


针对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事业,余昉律师还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培养,争取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程序;二是要加强与大陆法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与实务交流,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