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

浩天信和·合规双周刊(第二十期)

2022-02-14
合规(头图)


进出口合规

01、33家中企被美政府列入未核实清单

2022年2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突然将33家中国企业列入未核实清单(Unverified List,简称“UVL”)。未核实清单是美国出口管控手段的一种。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如果BIS介于某些原因,无法确认一些实体是否属于“善意”(bona fides),则可以把此类实体归为未核实清单加以管控。这就意味着,美国出口商若想与被列入名单的中国公司进行贸易往来,必须先获得特别的许可证;而这些被列入名单的公司若想继续与美国公司见的正常供货往来,则需出具声明、自证清白,并自愿接受美国政府的检查。利用未核实清单,商务部不仅要确保名单上的公司是真实存在、合法合规的公司,同时还要确认此类公司在接收美国产品后不会挪作他用。尤其是作为军用或是再出口给被美国制裁国。


02、美工业安全局发布《外国直接产品规则》修订案最终版

2022年2月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发布修订后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oreign-Direct Product Rules,简称“FDR”)最终版本。FDR最终版本通过对法条的编辑、删减,就过去歧义的部分作出了调整。修订版把FDR法条分为四段,分别是:国家安全规则、9x515规则、“600系列”规则和实体列表规则。在此规则中,BIS 更正了对General Prohibition 3(《一般禁令三》)的早期修订,澄清了 FDP 规则何时适用于美国原产技术或软件的直接产品。2020 年 5 月 19 日,BIS 发布了题为“出口管理条例:对一般禁令三(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和实体清单的修订”的规则(85 FR 29849)。该规则从§ 736.2(b)(3) 的标题中删除了“美国”一词(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它被放置在“技术和软件”一词之前。然而,通过删除“美国”一词来看,BIS 可能无意中引起了关于修订是否旨在改变所有 FDP 规则的产品范围的混淆,因为“美国”一词仅出现在标题中,而不出现在其他 FDP 规则的产品范围描述中。


数据安全合规

01、美商务部拟扩大应用程序监管,TikTok新将加盟应对危机

2022年2月2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商务部正在考虑一项拟议的规则变更,以扩大对 TikTok 等应用程序的监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该措施旨在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外国对手窃取或以其他方式获取数据,可能使他们受到第三方审计、对其源代码的检查或对用户数据日志的监控”。新规可能将所有外国投资的互联网数据型企业的核心数据保存地进行限制。2022年2月2日,美国《联合公报》(Federal Register)公布了有关美国商务部结束对有关信息安全新规(Securing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Service Supply Chain; Connected Software Applications)征询意见的公告。该规则由去年11月推出,原定于12月底结束征询意见,后被延长至今年1月底。


02、美国国家法律评论发表《科技贸易和数据隐私2022报告》

2022年2月8日,美国国家法律评论(National Law Review)发表《科技贸易和数据隐私2022报告》,并指出2022年数据隐私保护领域的5个重点。该报告认为2022年将成为数据隐私的又一个关键之年。无论各组织或企业大小,都应为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强监管执法提前做好准备。报告预计2022年美国将采取一系列国内和国际监管行动,尤其是在全面的州隐私权法、人工智能、全球交易和尽职调查、国际数据传输、儿童数据隐私,这五个方面重点进行调整。报告指出,为遵守2023年生效的法律,各州将需要在2022年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加州隐私权法案和弗吉尼亚消费者法案数据保护法等在内,多州有关数据保护的法案都将在2023年生效。届时,各州将面临数据保护合规方面的大量整改。其次,在人工智能方面,欧洲已陆续发布相关草案和意见。可以预见,美国也将出台新的规则以确保人工智能的使用结果“保持公平和道德”。此外,指引指出,企业在全球交易中的隐私和尽职调查越来越受重视。这种重视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引起的,即:(1)隐私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增加;(2) 不遵守该等法律法规有关的处罚;(3) 公众对个人数据使用的担忧加剧。基于此,在全球交易中及时识别隐私和尽职调查中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指引特别提到在国际数据传输中,基于中国数据保护新规的出台以及欧盟相应出台的系列法规,涉及中国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的跨境传输可能受到严格审查。最后,对儿童隐私空间的执法力度将不断加大。

总得来说,报告认为加强监管执法,驾驭新技术和趋势将成为2022年数据保护的重要主题。相关组织和企业需未雨绸缪,采用更全面和复杂的方法识别风险以保持其合规性。

新闻来源:

https://www.natlawreview.com/article/tech-transactions-data-privacy-2022-report-top-5-privacy-issues-2022


03、上海首份《企业数据合规指引》出炉

2022年1月30日,上海市首份《企业数据合规指引》(指引)正式出台。该《指引》由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联合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市数据合规与安全产业发展专家工作组、区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制定发布。指引不仅强调了数据合规管理的重要性,阐明了企业数据合规的目的和依据,更梳理了数据合规管理体系的重点,并对数据刑事风险作出提示。在数据合规管理体系方面,指引对合规责任人和数据合规管理部门及其相应责任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数据风险识别方面,指引就“禁止从事的数据活动”、“数据安全”、“自动化工具”、“软件开发工具包”、“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个人信息的处理”、“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向第三方提供数据的规则”、“接收方处理数据的规则”、“跨境提供个人信息等数据”、“个人权利保障”,分门别类作出指示。该指引对我国数据安全保护的落实作出了良好的启发。

新闻来源: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https://dsj.guizhou.gov.cn/xwzx/gnyw/202201/t20220130_72455648.html


刑事合规

01、美司法局指控中国公司与摩托罗拉前雇员共谋窃取技术

2022年2月7日,美司法局公布了一项联邦起诉书。起诉书指控一家中国的电信公司与总部位于芝加哥的摩托罗拉系统公司的前雇员共谋窃取摩托罗拉开发的数字移动无线电(DMR)技术。据法庭文件显示,摩托罗拉系统公司通过多年研究,设计开发了DMR技术。总部位于中国的海能达电信公司招募并雇佣了摩托罗拉的员工,且指示他们在未经授权的的情况下,从摩托罗拉处获取专有的商业机密信息。指控书称,从2007年到2020年,海能达和被招募的摩托罗拉员工利用该项专有的商业机密加速了海能达DMR产品的开发;而这些被招募的摩托罗拉员工也从海能达处都获得了丰厚的奖赏。目前,海能达将面临包括共谋窃取商业机密罪在内的21项指控。一旦被定罪,海能达将面临相当于被盗商业机密价值三倍的潜在刑事罚款。同时,相关人员将面临刑事责任的处罚,联邦法院法官也将在考虑各量刑因素后作出量刑决定。

对此,海能达已发布公告回应。海能达表示对美方指控深感失望,并强烈反对美方无端指控,指控内容不具备事实依据,而公司将坚决以法律手段和事实依据应对本次事件,维护合法权益。

新闻来源:

https://www.justice.gov/opa/pr/federal-indictment-charges-prc-based-telecommunications-company-conspiring-former-motorola


02、瑞士国际大行面临洗钱指控

瑞士苏黎世时间2022年2月7日,知名国际大行,也是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CSGN.S)被指控涉嫌帮助保加利亚毒贩洗钱。瑞士检方指出,在2004至2008年期间,瑞士信贷及其前客户经理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贩毒团伙的洗钱活动。被起诉的前客户经理在2004年加入银行时,给瑞士信贷带来了一名与保加利亚毒贩Evelin Banev有关的客户。随后,该客户开始在瑞士信贷的保险箱分批存入现金,总金额达5500万瑞士法郎。而保加利亚毒贩Evelin Banev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意大利和保加利亚被定罪;这名负责存钱的客户也在2005年遭到枪杀。瑞士检方认为,毒贩团伙将巨额资金打散、分批存进银行的行为应当触及银行的反洗钱警戒线。而保加利亚毒贩团伙的这一系列操作说明瑞士信贷的监管要求较低,没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阻止被指控的毒贩团伙藏匿赃款和洗钱,瑞士信贷的反洗钱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此案为瑞士首个针对大型银行的刑事诉讼案件。目前,瑞士信贷不仅面临新的诉讼、监管调查和高达4240万瑞士法郎的索赔,还将面临高层“大洗牌”。鉴于之前瑞士信贷的多个尚未终结诉讼,瑞士信贷已经在去年四季度计提了约5亿瑞士法郎的诉讼准备金。

新闻来源: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credit-suisse-bulgarian-charges-0207-idCNKBS2KC06I


03、知名上市药企原总裁因涉职务犯罪已被批捕

2022年2月4日晚间,深圳多肽药物企业翰宇药业曝出消息,其公司原董事、总裁袁建成因涉嫌职务犯罪已被批准逮捕;原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裁朱文丰因涉嫌职务侵占已被刑事拘留,所涉事项均与其在公司任职期间有关。涉事的两名高管在此前早已离职,翰宇指出该两名高管所涉案件为公司内部自查发现并交由公安机关侦查。在侦查期间,原董事、总裁袁建成所涉及的职务犯罪资金已被追回3600余万元。据悉,近期医药行业反腐力度仍在持续升级。

新闻来源:中国医疗

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319094/tid/1026


反垄断合规

01、英国反垄断,Meta面临32亿美元集体诉讼

2022年1月14日,Facebook母公司Meta在英国被控利用44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高级顾问、竞争法学者莉莎·洛夫达尔·戈姆森(Liza Lovdahl Gormsen)表示,她是代表2015年至2019年期间使用Facebook的英国人提起此案的。该诉讼将由伦敦竞争上诉法庭(Competition Appeal tribunal)审理。诉讼指控,Facebook通过强加不公平的条款和条件,要求消费者以交出宝贵的个人数据为代价使用该社交网络,从而赚取了数十亿英镑。与此同时,美国FTC也将对Meta进行反垄断审查。Meta辩称其提供的服务是免费且由使用者自由选择的。据悉,2022年Meta在用于预防反垄断的财务支出上将会升级。

新闻来源: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9964654


02、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发布反垄断案例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发布13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案例,涉及阿里巴巴、B站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在此次发布的13起行政处罚案例中,主要以违反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为主,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依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对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企业处以50万元的罚款。有业内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集中处罚主要是对前期“应申未申”的一场集中清零,此举释放了一种积极信号:可以让市场主体明确预期,有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从而推动2022年的经济发展。”据悉,市场监管部门2021年依法严格审查平台企业经营者集中案件,提升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仅从2021年1至10月间,立案和审结数量较去年同期就增长了48.7%和50.4%,平均立案和审结时间较机构改革前缩短1/3以上。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孟雁北则提醒,尤其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要警惕和关注是否可能利用其海量的数据形成进入新业务的优势;是否可能通过流量入口的掌控,在上下游市场进行纵向排斥,对新创业者进入市场形成不利影响;是否可能利用其基础的市场优势地位,通过“自我优待”拓展在其他领域的市场地位;是否可能通过收购初创企业消除未来的竞争威胁,避免从事可能带来竞争风险的市场行为。北京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秘书长肖江平则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22年经济工作定调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强调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2021年强化竞争执法的基础上,需要总结经验,妥善处理好规制监管与发展的关系。而经营者层面,要汲取被处罚经营者的教训,扎实做好合规工作。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2/01-18/9654915.shtml


03、发改委:建立健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合规自律机制 促进流通企业合规管理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022年1月24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规划)。规划提出,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在优化流通领域商事服务方面,规划要求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优化“一网通办”、“一窗办成”业务流程,推进流通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商事服务规范化、便利化。完善流通领域融合发展业态的登记注册管理制度,统一优化消防、环保、卫生等管理规定。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幅削减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前置中介服务事项,加快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研究制定流通领域通用性资格资质清单,统一规范认证程序及管理办法,推动在全国范围实现互通互认互用。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加强市场综合监管,提高竞争执法水平,推进线上线下市场一体化监管,在规范市场秩序中推动发展,在维护公平竞争中增强创新动力。健全市场竞争状况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市场总体竞争状况评估和行业、地区竞争状况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完善竞争状况评估框架和规则,适时发布评估报告。完善以竞争状况评估为基础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引导机制,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及时跟进分析细分领域竞争状况,提高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同时,从上至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加强考核评估,最后引导社会参与。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行业组织、广大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拓宽社会参与渠道,以适当方式及时公开规划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7/content_5670717.htm


行业速递

01、产品质量安全:2022年将作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将今年作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年”,统筹把握各项职能手段,并从8个方面重点发力。第一,“盯住高风险产品,打好10类重点产品“排险除患”攻坚战“。总局将对危险化学品和包装物、车载常压罐体、钢筋、水泥、电线电缆、燃气具、烟花爆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和电池,这10类重点产品风险隐患集中治理攻坚。第二,稳定“三农”基本盘并开展监管“护农”行动。对此,总局将加大化肥、农膜、滴灌带等农资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厕改产品、清洁取暖产品的监督检查;开展农村重要消费品治理安全风险监测;持续提高新疆棉质量水平。第三,解决“急难盼愁”问题,守护重要消费品质量安全。加强儿童和学生用品监管;加大对妇女、老人用品监督抽查力度;严抓网售和直播带货产品质量监管。第四,分层分类开展技术帮扶,促进产业产品质量提升。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分级制度。第五,发挥抽查“利剑”作用,构建新型监督抽查体系。强化全国抽查一体化功能,强化抽查结果信用约束功能。第六,激发企业市场活力,有效衔接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支持各地压缩发证时间,扩大告知承诺范围、加强履约监管,强化获证企业监督检查。第七,精准发力靶向监管,着力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建立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问题、重点区域监管清单;加快建立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最后,着力践行“三个强化”,全面夯实监管工作根基。

新闻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https://www.samr.gov.cn/xw/tp/202201/t20220130_339515.html


02、娱乐:上海首个出台《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

上海市市文旅局为进一步规范、引导密室剧本杀文化业态健康发展, 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于2021年11月就《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规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研究并吸取各方意见后,文旅局对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并于2022年1月13日正式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而上海也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将密室剧本杀纳入管理的城市。规定强调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要求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容自审制度,配备内容审核人员,实施相应的技术监管措施,对经营中使用的剧本、设置的场景、提供的服装和道具等内容和活动进行自查与管理,保障内容和活动的合法性。对于不适宜未成年人的产品内容应当予以提示。针对部分产品内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问题,修订后的管理规定增加了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相关要求,规定“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注重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密室剧本杀活动,经营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或活动前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管理规定明确“经营单位应当自剧本上架之日起30日内,将自审后的剧本向所在区文化和旅游局备案登记”。因此,企业可以“边经营边备案”,备案管理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针对产品内容变更,规定明确只有在剧本的故事背景、剧情、角色、对白等内容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才需重新备案,不属于实质性修改的无需重新备案。规定指出,从今年3月1日起,各经营单位可在对剧本内容完成自审的前提下,向文旅部门提交备案申请。申请方式分为线上线下两种:线上可通过“一网通办”提交申请材料,线下可向经营地所在的区文旅局提交申请材料。

新闻来源: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http://www.shcia.org/zhengcejiedu/2022/0113/678.html


金融

01、央行孙天琦发文,金融牌照有国界

据2022年《中国金融》第3期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撰文强调“金融牌照有国界,有地域限制”。孙天琦在文章中提到,在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金融领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平台或技术对于增强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获客能力,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包括违规、无照、越界开展金融业务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孙天琦就跨境开立银行账户、跨境证券投资服务、跨境销售保险产品、跨境支付服务、跨境虚拟货币交易等问题作出了分析。孙天琦指出,数字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技术上可以实现跨区域展业。未来,需要研究探讨各类金融机构的跨区域展业以及对其的监管问题。此外,文章还对互联网平台销售金融产品、开展金融业务进行了探讨。孙天琦还特别指出,互联网平台本身在没有获得相应业务许可的情况下,不能直接从事有关业务,否则将构成非法金融活动。根据2020年12月监管部门修订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非保险机构不得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应获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孙天琦强调,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金融产品是“专卖品”,不是任意机构都可以卖,不是想卖给谁就卖给谁,也不是谁想买就能买。“大V”通过社交媒体带货销售金融产品必须持牌,否则属非法金融活动。总而言之,金融牌照有国界,国内大部分中小机构牌照也有地域限制;全国性金融牌照只能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部分金融产品仅面向特定对象提供,数字环境下也要坚决落实,不能全网无差别销售。数字经济条件下,金融牌照的地域边界和客群边界的实现,需要监管部门下功夫。对于违法违规、非法金融活动必须重罚,需严格追究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新闻来源:新浪财经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yhfg/2022-02-08/doc-ikyamrmz9667755.shtml


本期小结

本月,可以说是美国进出口管制措施不断尝试更新的一个月。随着中美竞争日渐激烈,美国对于中国的制裁措施也开始逐步升级。美国知名议员Marc Rubio拟通过法案将对涉疆企业的支持行为全面加入FCPA(《海外反腐败法案》)中关于“腐败意图”的描述,并且开始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对华措施。同时,美国进出口管制与制裁的主管部门之一BIS(美国工业安全局)也积极修改了关于美国直接产品的规则,扩大了将来进出口管制所控制产品中含有“美国元素”的范围。这些迹象都表明了美国将在传统合规领域——进出口管制领域加强对华的控制。

同时,数据安全合规也依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热度。由抖音在美国收购的Tiktok公司引发的一系列美国数据企业的升级从2020年至今从未止息,甚至,特朗普政府还多次用行政令与紧急权力法案迫使Tiktok剥离中国股权。虽特朗普政府的举动最终被挫败,但是因此引发的美国国内关于外国数据企业对本国安全和本国数据隐私的侵犯忧虑却远未结束。未来,美国是否会通过新的立法或行政行为进一步收紧数据型企业的外国股权资本控制,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中美关系仍然焦灼,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做好双向,甚至多向的合规是企业面对复杂国际环境能够坚持在自保中获利的最好方式。浩天信和盼望为更多出海的中国企业保驾护航,以最全面的国际法律知识,保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编委会成员:朱征夫、邓晨、沈倩、于谨源、戴嘉鹏、叶立明

本期责任编辑:邓晨

本期采编:曲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