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双周刊(特刊) ——SEC主席声明阐明中概股赴美上市新动向

【摘要】:加强信披,保护投资人,而非完全拒之门外
近日,由于国内着手整肃教育行业的消息发出,A股连日乘坐“过山车”。紧接着,又有多家媒体陆续爆出美国可能会暂停中概股的注册和发行,一度引起资本焦虑。
滴滴赴美上市受阻事件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带来了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中概股信息披露的更多注意。本期将详细解析一下此事最新的动向以及逻辑背景,盼望给读者更清晰的画面。
【路透社】

7月30日美国时间早晨6点,路透社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因风险披露问题停止中国公司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路透社称:根据消息人士内部信息,SEC已停止处理中国公司在美国IPO和其他证券销售的注册,并要求公司在就如何披露其在中国面临的风险提供具体指导之前,不准提交任何证券发行的注册;目前,仍不清楚该停滞会持续会多长时间。
【SEC主席声明】

This picture is from the web,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f it infringes your right
与此消息呼应的最新情况是,SEC主席GaryGensier于同日(美国时间7月30日)在SEC官网发布了“与中国近期发展相关的投资者保护声明”。声明中,Gary提到中国政府近期为中国公司在海外募集资金提供了新的指导和限制,其中包括通过关联的离岸空壳公司进行海外募集。同时,这些指导和限制还包括政府主导的对通过离岸实体募集资金的某些公司进行网络安全审查。Gary认为这些都与美国投资者相关联。
他在声明中解释:在中国的许多行业中,外资不得拥有境内公司的所有权,也不能直接在中国境外的交易所上市;因此,为了在此类交易所筹集资金,许多中国公司都采用了可变利益实体(VIE)的结构。在Gary看来,在这种安排下,中国公司通常会在开曼群岛等其他司法管辖区设立一家离岸空壳公司,向公共股东发行股票。该空壳公司与这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及其他合同,然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海外交易所发行股票。虽然壳公司在中国公司中没有股权,但出于会计目的,壳公司能够将中国公司合并到其财务报表中。对于美国投资者而言,这种安排会为该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创造“风险敞口”。Gary担心普通投资者可能无法意识到他们持有的是一家空壳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一家中国公司的股票。因此,Gary称,鉴于中国近期的发展以及中国 VIE 结构的整体风险,他要求SEC的工作人员在与中国公司相关的境外发行人的注册声明生效之前寻求某些特定披露。此次新的信披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显著位置披露壳公司的存在。
2、发行人必需披露中国实体运营公司在中国国内遭遇的监管风险。
具体如下:
1、显著披露
1)发行人必须披露投资者购买的不是一家中国公司的股票,而是一家与相关中国公司保持服务协议的空壳公司发行人的股票(发行人的业务描述应明确区分壳公司管理服务与中国公司);
2)实际运营的中国公司、作为发行人的空壳公司和投资者面临中国政府未来行动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严重影响该实际运营公司的财务业绩和合同安排的可执行性;
3)详细的财务信息,包括量化指标,以便投资者了解 VIE 架构与发行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2、监管风险
1)实际运营公司和发行人是否获得中国有关部门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许可;此类许可是否存在可能被拒绝或撤销的风险;以及许可是否被撤销;
2)按《外国公司问责法》(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要求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在三年内检查发行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 PCAOB 无法检查,可能会导致该公司在未来被退市。
虽然SEC的主席声明对于此前路透社的报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回应,但很显然,对于中国背景的运营公司IPO的披露规则正在改变,披露标准也将更加严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就上市公司对境外机构的信息披露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对于预备赴美上市的企业而言,做好全面的法律风险评估及合规方案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环境里尤为重要。
SEC官网截图,采于2021年7月30日
【编者注】
虽然中美博弈已成大势,但是博弈绝不意味闭关锁国甚至彼此绝交。SEC的主席声明,既不是官方对所谓“暂停中概股注册”的盖章回应,更不是停止吸收来自中国资本的信号。通过这次的SEC主席声明,我们至少可以有以下两点直观的感受:第一,美国对滴滴事件带来的响应,反映了一个博弈对手对法律和合规的崇尚精神;第二,即使是美国,依然有大批普通不明就里的股民,这些股民搞不清楚所谓“中概股”中的“概”到底何意思,很可能会误以为自己真正成了购买的股票背后的中国公司的股东。对于这些股民,美国的证券监管部门是有义务更好地保护他们,让他们清楚知道自己所投资的每一分钱到底是何意义。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对于将来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既要充分遵从境内监管者的指导意见,又要积极探寻上市发行地国家对于信息披露的最新动向,才能从合规中受益,更好地保护企业利益。
参考资料:
1、路透社新闻: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sec-ipo-china-idUSL4N2P50QH
2、SEC主席声明:https://www.sec.gov/news/public-statement/gensler-2021-07-30
编委会成员:朱征夫、邓晨、沈倩、于谨源、戴嘉鹏、叶立明
本期责任编辑:邓晨
本期采编:曲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