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

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

2019-12-18

2019年12月13日,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草案送审稿》”),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草案送审稿》共设9章、75条,包括总则、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人才保障、科技支撑、金融财税扶持、法律责任、附则。在篇章结构设计上,《草案送审稿》起草工作小组紧紧抓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聚焦“促进什么”、“怎么促进”两个核心问题,确定在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等3个关键环节发力,在人才、科技、金融财税等方面予以扶持保障。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许多突出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草案送审稿》针对起草调研阶段总结出的三大突出难题,通过立法的方式在法律层面给予了回应。


文化产业有效供给不足


《<草案送审稿>起草说明》提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缺口较大、结构不平衡,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不足,不能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创作生产是文化产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提高创作生产水平和质量是提供文化产业有效供给的源动力。


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创作生产实际情况,《草案送审稿》在创作生产环节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草案送审稿》重点关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类型、表达方式,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上支持探索和创新,在类型上扶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在人才保障上鼓励创作、生产、传播和评论各阶段人才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领域人民团体的职能。从创作生产各方面补足供需缺口,平衡供需结构,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企业发展困难


《<草案送审稿>起草说明》还提出,我国文化企业新增数量增长较快,但面临盈利模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大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而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承担重要角色,是文化产业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文化企业发展需求,《草案送审稿》通过鼓励企业科学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方向和外部支持。同时强调“诚信经营”原则,倡导文化企业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草案送审稿》从文化企业自身及外部环境层面回应文化企业盈利模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在为文化企业发展扫除障碍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文化企业的发展要求,文化企业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还需承担传播优秀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


针对文化市场结构缺陷问题


《<草案送审稿>起草说明》最后提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特别是随着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文化的传统业态、服务形态等均面临严峻挑战。而文化市场与科技发展接轨,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为改善文化市场结构缺陷问题,《草案送审稿》将重点放在鼓励传统产业的科技化创新与转型、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上面。同时加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得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并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从科技、金融等各方面支持文化市场的发展,从文化市场层面促进文化产业有序竞争、持续发展。



《草案送审稿》全面、具体、有力地回应了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难题,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可以预见,在政策及法律的支持下,文化产业参与者将会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将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输入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