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

TMT行业速递(2022年第6期)

2022-07-04
图片
图片


0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部署“百家电商平台点亮行动”


内容提要

2022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部署开展“百家电商平台点亮行动”(“本次行动”),其内容为引导电商平台和商户“亮照、亮证、亮规则”,包括:平台和商户依法公示营业执照信息、行政许可/备案/审查批准/强制性产品认证等信息、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信息。同时,该行动指导督促电商平台集中清理平台内伪造、变造、冒用、过期、未及时变更等情形的无效证照,推动电商平台持续完善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切实保护消费者和中小经营者合法权益。


浩天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文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需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信息;电子商务经营者需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之行政许可信息。该等规则有利于消费在全面了解交易安排的前提下放心购物,亦有助于消费者在纠纷发生时准确定位维权主体、监管机构准确落实监管措施。本次行动旨在指导电商平台全面落实信息公示法定义务,将进一步促进电商平台合规建设、构筑良好消费环境。

郑怡硕


0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


内容提要

2022年5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经纪机构管理办法》”),自2022年6月30日起实施。《经纪机构管理办法》的规范对象为参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的演员/嘉宾/主持人/网络主播等人员提供签约、推广、代理等相关活动的经纪机构、机构内经纪人员和个体经纪人员。其核心内容如下:(1)经纪机构、经纪人员需对服务对象身份进行核实,若服务对象需要具备相关从业资格或者服务资质的,还应当对其进行核验;(2)经纪机构、经纪人员不得为服务对象参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之节目提供经纪服务,不得为内容违法之广告合作提供经纪服务;(3)经纪机构需根据行业特性配备充足经纪人员,经纪人员与服务对象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00;(4)经纪机构、经纪人员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时需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未成年人权益;(5)经纪机构、经纪人员需加强对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管理,相关账号应当经过经纪机构授权或者认证;(6)经纪机构、经纪人员需引导和规范粉丝行为,不得发布或雇佣营销号发布诱发引战、诱导消费等不良信息、不得以打赏排名等方式进行炒作;(7)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督促、提醒、协助服务对象依法纳税,自觉抵制以偷逃税为目的或者可能导致偷逃税的不规范签约方式。同时,《经纪机构管理办法》规定,若未履行该文件相关义务,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可对经纪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相关经纪人员进行约谈,若情节严重,则依照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浩天评论

《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发布前,对经纪机构、经纪人员之规范主要通过《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等文件执行。《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整合传统广播电视领域和新生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活动合规要点,为经纪机构及经纪人员在业务过程中涉及的艺人税务、粉丝引导、代言合作等诸多具体问题予以指引,将促进经纪活动的规范化开展。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注意落实《经纪机构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合规提供经纪服务。

查歆雅


0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的公告》


内容提要

2022年6月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的公告》,鼓励网络运营者通过数据安全管理认证(DSM)方式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加强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同时发布其附件《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实施规则》,对数据安全管理认证的适用范围、依据、模式、实施程序、证书和标志、实施细则以及认证责任等进行规定。根据该文件规定,网络运营者成功通过认证程序便可获得数据安全管理认证证书。在证书有效期内,网络运营者有权依法在广告等宣传中使用该等证书及DSM认证标志。


浩天评论

已施行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络运营者从事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提出了诸多要求,在此基础上,一系列数据处理相关的国家标准相继颁布。本次主管部门推动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允许落实《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GB/T 41479)及相关标准规范的网络运营者使用认证证书及标志,系以认证之增信作用鼓励网络运营者完成合规“体检”,有利于对网络运营者形成正向激励,从而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的落地。

卢雅宁


04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修订版《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内容提要

2022年6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修订版《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境内应用程序提供者及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之服务行为,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相较2016版文件,本次修订核心亮点如下:(1)将快应用中心、互联网小程序平台、浏览器插件平台等明确列入“应用程序分发服务”范畴,监管覆盖范围较为全面。(2)整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等法规文件,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及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遵守相应义务,如依许可范围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义务、个人隐私保障义务、安全漏洞报告义务、安全评估义务等。(3)要求提升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管理水平,具体包括制定并公开管理规则、加强新上架/更新应用程序审核、相关程序所涉行政许可及安全评估情况审核等。(4)新增应用程序服务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对主管部门监督活动予以配合、并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和协助之义务。


浩天评论

2016版文件主要针对提供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所需的资质及备案、禁止性行为、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信用管理制度等作出规定,修订版《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在内容上有较多扩充,不仅扩大了适用范围,还在衔接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应用程序服务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之合规要求,并明文规定其承担配合监督之义务,适应当下快速发展的网络法治建设进程。境内应用程序提供者及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注意落实相应要求,在充分保障互联网用户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商业服务的健康运行。

何为


0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内容提要

2022年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其规范对象系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亦参照适用。《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详细列举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31条负面行为清单,包括:发布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扰乱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他人或者散布他人隐私,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对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进行炒作或者蓄意制造舆论“热点”;夸张宣传误导消费者,通过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使用绝对化用语,未经许可直播销售专营、专卖物品等违反广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刷礼物抽奖”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或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展示或炒作大量奢侈品、珠宝、纸币等资产,展示无节制奢靡生活,贬低低收入群体的炫富行为等。同时,《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对于问题性质严重、多次出现问题且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网络视听平台应当封禁账号,将相关网络主播纳入“黑名单”或“警示名单”,不允许以更换账号或更换平台等形式再度开播。


浩天评论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旨在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治理行业乱象,规范行业秩序,通过规范管理进一步推动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该文件根据实践情况列明了各类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和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的行为,为网络主播从业行为划定了底线和红线。同时,《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督促网络视听平台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并对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制度要求。网络主播应严格遵守《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做到合规演出、合规运营;网络视听平台亦应根据《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相关要求及时更新平台规则,对网络主播形成有效监督和管理。

颜腾


06

国家互联网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


内容提要

2022年6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针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注册、使用和管理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作出规范,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该文件源于2015年发布之《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相较2015版文件,《互联网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将规范对象由“账号名称”扩展至“账号信息”,其核心亮点如下:


(1)强调账号注册真实性要求,新增规定个人用户职业信息应与真实信息一致、机构用户账户信息应与其名称、标识等相一致,补充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为以虚假身份信息注册的用户提供服务、对账号信息含有“中国”“国家”、党和国家标志等的互联网账号信息从严核验。(2)细化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之禁止性规定,如,禁止互联网用户假冒、仿冒、捏造政党、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名称、标识,禁止以损害公共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为目的故意夹带二维码、网址、邮箱等。(3)新增信息披露要求,明确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在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合理范围内的IP地址归属信息、展示公众账号的运营主体、注册运营地址、有效联系方式等。(4)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账号信息动态核验制度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用管理体系,针对相关违规行为依法依约采取措施后应保存记录、向网信主管部门报告。(5)完善处罚措施,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违反该文件,且无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其处罚措施,则由省级以上网信部门依据职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浩天评论

近年来,有关利用虚假信息注册账号、展示虚假账号信息等问题屡见不鲜,不仅损害了网络空间秩序,还成为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不良现象的温床。《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结合最新网络治理实践及立法成果,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注册、使用、管理制度进行全方面的更新,并新增了违反该文件之专有处罚措施,弥补了2015版文件在法律责任体系上的不足,有利于当下互联网信息环境进一步走向规范。

郑怡硕


本期编辑:郑怡硕、李梦依


特别声明


浩天律师事务所编写《TMT行业速递》的目的仅为帮助客户及时了解TMT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上述有关信息不应被看作是特定事务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依据,上述内容仅供参考。

如您对上述内容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与浩天律师事务所的下列人员联系:


北京总部

电话:+86 10 6502 88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号财富金融中心3、11、12层

邮编:100020